2022,与不完美握手言和
Linzz

起床,乘电车,在办公室或工厂干4个小时,吃饭,乘电车,再干4小时,吃饭睡觉,而且星期一,星期二,星期三,星期四,星期五和星期六,全是同样的节奏,大部分时间里,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。 不过有一天,突然萌生‘为什麽’的疑问,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,一切就开始了。—— 加缪《西西弗神话》

也许只是一个有点用的废物

今年年中,原来所在的项目陷入了瓶颈正愁不知如何突破之时,柳暗花明般换到了新的项目组,接入新轨,于是从工作内容到开发流程,完全又是一套新的东西,所幸有了充分的经验后,适应起来倒不是什麽难事。 前半年的工作不了了之,后半年工作更扎实也更充实了,产出有了结果,但是离预期又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参差,然后逐渐就认识到这一行这一岗位所必须要的特质,即对自己的设计充分的自信与对共事的他人百分百的诚恳。 合作关係从来都是开发流程中最难的一part,有时候独自想得尽善尽美,丢给另一方的时候又得开始考虑实现、修改起来成本几何,被上游下游前因后果多方制约,你拉我扯之后,觉得还不如全部自己一个人来(可惜流程上并不允许,还是得靠著键盘和嘴皮子去协调沟通)。 能力上的确是长进了不少,很多之前看起来万分艰难的时刻也都顺利克服了,但结果论而言,所创造的内容最终却只能落得一个不完美,有时候还是蛮鬱闷的。 有时候感觉自己还未尽全力,但又像是一台《环太平洋》的机甲一般,如果不是大家一起出力,很难开动起来。 如此便愈发佩服庵野秀明、小岛秀夫这样的神人,有想法有能力,又足够权威。 今年又把《EVA终》的纪录片翻出来看了两遍,不得不说有了更深的共鸣(各种意义上),见识了真正的天才之后,觉得也许我只是一个有点用的废物罢了。
年中、年底过了两次评审,职级来到了一个还算可以的水准,多多少少有了一点慰藉。 工作一年半了,职业生涯却还处在没有什麽长期规划的状态,不过前几天倒是突然回想起小时候最嚮往的职业,其实是旅游杂志或者地理杂志的编辑,能够满世界取材乱跑的那种(就是《摇曳露营》剧场版的芝麻凛那种),只是囿于太过具体和特别而从来没有提起, 当然也没有朝这个方向进行过任何努力,所以理所当然的现在的道路离当初的职业幻想已然遥远。 (只是一点题外话)

每天只是在以不同的心情虚度光阴

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一整年的生活,就是“低能量”。 记不清有多少个週末就是待在家裡啥也不想干,待办清单却列了一条又一条。 上半年好歹每週都有翻译的任务,平时下班之后也还愿意去鑽研鑽研有趣的玩意,下半年翻译的内容完工了,公司那边也换了项目,工作上执行的时间盖过了思考的时间,每天两点一线之后榨干了心情,回家就只想瘫著当一条咸鱼。 虽然偶尔有那麽一些能量爆棚的时刻,比如一时兴起连续画了几周的像素画,但总而言之很多东西还是没能坚持下来,甚至没能开始迈出第一步。 而与此同时想要做的事情又在不断累加,于是愈发地像是一堵垒起的心之壁,每次试图翻越都需要准备更大的勇气。 不是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累,而是一种能量值很低的疲惫的感觉,想想也许是因为今年第一次没有了寒暑假期,一年下来除了法定节假日都在上班。 某一个週末心血来潮去了附近的一片湿地公园散步了一个下午,一片夹藏在钢筋混凝土工业区之间的不大的地方,却意外地有很多人,也很适合露营,自从年初看过《摇曳露营》之后,常常就在想自己的人生也许的确需要来一场露营,疗愈一下身心,突破一下现状。 分子运动学里有个理论是,能量越高越不稳定,所以也说不好,自己现在的境况,是不是因为生活过于稳定才导致的低能量。

快餐店是小时候的梦想,是长大后的妥协

愈来愈感到个人能力,包括学习力和执行力的全方位退化,以至于在某时某刻回顾自己以前创作的内容,也已经到要了直呼“那时的我真是天才”的程度了。年中生日临近的时候,恰好听了陈奕迅的《陀飞轮》这首歌,“霎眼廿七嵗,时日无多方不敢偷懒”,于是竟然唤起过去从未曾有过的年龄焦虑,原来自己也已经到了这样的岁数了啊!但是怎样才能算成功呢?和同龄人相比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事业与成绩,但是可以任性地打一整天电动,在十年前的我看来简直酷毙了,可以毫不心疼地买喜欢吃的夜宵,在五年前的我看来也是很厉害的事情了。
抱著这样的念头,和一直奉爲圭臬的加缪的哲学主义搏斗。

似乎扯远了,聊回这一年。今年的健康情况说不上ok,疫情管控还没放开的时候,2月、4月、8月都有过发烧生病,8月份的病尤爲严重,一整个月被各种症状轮番攻击,最严重时躺在床上彻夜不能入睡,呼吸困难浑身由内而外的酸痛,有时候躺一会就不得不坐起来用筋膜枪敲打一下缓解,颈部更是僵痛到只有40°左右的转动角度,如果不是做了几次covid检测我都怀疑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。但反倒是12月管控全面放开以后,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,唯独本人还屹立不倒,至今。
社交方面今年也有了些许进步,认识了一些人,各种社交活动也是多多益善。财务方面,手头总算有了一点资产,虽然还没有到有能力买房的程度,但至少保证一段时间不会被饿死了。给自己添置了掌机电脑,给家人添置了新手机新家电,还有一些零碎的小物件,薪水变成了喜欢的模样。

而世界依旧动荡不止

除了生病以外,其他方面至少还算平稳祥和,于是每每听到一些重大却又遥远的新闻,会感觉似乎和世界脱了轨,平和生活中的违和感。
今年依旧有战争、死亡、瘟疫、饥荒,也依然有一些小小的美好,去了Live house,去了朋友的毕业礼,见到了许多年未见的人。
总的来説,这是不甚完美的一年,时间越进越快,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后悔和缅怀,很多事情还没有去做。新的一年,我想需要成爲一个更有决心的人吧。


本不知道要写什么,一动笔不经意间就写了好多。最后的最后是例行的年度总结。

年度总结

例行年度总结,其实我个人是很期待这个环节的,尤其是今年自己在各方面的涉猎都更丰富了些,并且也有不少Serendipity(今年莫名地爱上了这个词语)。

年度歌手:

Aimyon。毋庸置疑的,Aimyon的歌在我的歌单里长据了半年有馀,其实并不是今年才认识这个歌手,早在多年前就聼到过《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》,然后是和菅田将晖合作的《キスだけで》,今年刚入夏的时候,后知后觉发现《空の青さを知る人よ》这部动画电影的同名歌曲好听,在网路上找了横滨演唱会的影片来作爲工作和入眠时候的背景音,于是顺利成章地喜欢上其他歌曲,又因爲《今夜このまま》好听而去找了《无法成爲野兽的我们》这部剧来看。如果也非要给喜欢的缪曲排个名的话,应该会是 1.《空の青》2.《マリーゴールド》3.《今夜このまま》4.《Good night baby》5.《ハルノヒ》,反而是对大hit曲《君はロックを聴かない》没有什么感觉。

年度单曲:

虽然Aimyon的歌占据了歌单的大半江山,但今年发掘的好单曲真不少,华语有莫文蔚的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、福禄寿的《我用什么把你留住》、夏日入侵企划的《想去海边》,英语有CyberPunk 2077裡的《I really want to stay at your house》、Ed Sheeran给《宝可梦朱紫》作的《Celestial》,日语有《ギターと孤独と苍い惑星》、《空の青さを知る人よ》,纯音乐有怪物猎人电龙专属曲《电の反逆者》和童年记忆未白镇主题曲《ミシロタウン》。虽然提名了这么多,但最终还是在两首J-pop中角逐,纵使前面提到Aimyon的歌陪伴了我小半年的时间,但纠结之后觉得还是把桂冠交给半路杀出的黑马,《孤独摇滚》的插入曲 《ギターと孤独と苍い惑星》 。这首歌在音乐性、节奏切分上和《空の青》几乎不相上下,唯有歌词内涵上更胜一筹,比较适合我这种社恐就是了,而且在年底这段比较艰难的时光里,也陪伴了我不少时间。

年度动画:

就像刚刚説的,《孤独摇滚》成爲了我情绪低落时期的调味剂,高质量的音乐、厨力爆棚的作画演出、和时而超脱的表现手法也让我直呼过瘾,确实值得一个年度最佳。遗憾的是,出于非常主观的决断(事实上这种奖项不就都是主观性的吗XD),我把年度动画的位置交给了 《摇曳露营》 。虽然已经是2018年上映的系列,但我的确是今年年初才开始看的,并且一口气就看完了第一、第二季以及剧场版。《摇曳露营》不是《链锯人》那种超规格的大制作,但所传递出来的独特的孤独感,却能让人感到非常放鬆,甚至现在听到第一季的ed的时候,也会怀缅年初冬末时候窝在家里看这部番的闲适感。我常常觉得,一部优秀的作品,定当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正反馈的,而《摇曳露营》就是这样,带给人以在残酷生活中追求美好的力量。

年度游戏:

今年新入库的游戏还蛮多的,可能得有50+,然而认认真真玩了一段时间的却没有那么多(不过相比去年应该还算是体验了更多的),顺利通关了的更是少之又少,并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几年前发售的老游戏,总感觉,对于游戏的热情在慢慢减退。于是比起3A工业巨兽,更倾向于去玩一些流程比较短小精悍、重在创意的独立游戏,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。但事实是我依然会在一些游戏中花费大段大段的时间,前不久Steam出了一份用户游戏报告,有一项数据是记录了这一年你每个月的游戏时间,便神奇地发现自己有某一个月竟然毫无Steam记录,仔细回想了一下,发觉应该是都被Switch上的 《宝可梦传説:阿尔宙斯》 吃掉了好多时间,理所当然的,这会是我的年度游戏奖项得主。当然,游戏时长不是成爲年度游戏的原因,而是结果。今年玩过的让我沉迷的游戏依旧不少,选择《阿尔宙斯》恰恰就是因爲那非常主观的第一眼惊艳。可以说,这款游戏在颠覆了对宝可梦这个系列的认知的同时,又完美契合了对宝可梦开放世界的所有想象。今年其实还玩了另两部宝可梦:《剑盾》和《朱紫》,但是感觉各种系统堆迭得有点臃肿反而不如《阿尔宙斯》纯粹的好玩,也许以后会另开文章讲,这里就不展开。至于TGA评出的《艾尔登法环》什么的,手残自然是不会去玩的。

年度影视:

《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!庵野秀明的1214日》,今年在院綫看了蛮多电影,大都差强人意,只能説没有到值回票价的程度(虽然有些是不用花钱的XD),反而是对这部讲EVA背后制作故事的纪录片有更多的共鸣。不得不説,像庵野秀明这样100倍于我的天才,连付出的努力也是100倍,自愧不如。

Powered by Hexo & Theme Keep
Unique Visitor Page View